訖竟
基本解釋
終止;了結。《后漢書·梁統傳》:“宜早訖竟,以止逮捕之煩。”《六度集經·須大拏經》:“太子以飲食衣被七寶諸珍,恣民所欲,布施訖竟,貧者皆富。”《大方便佛報恩經·惡友品》:“女言不去,為我送食,共此盲人,飲食訖竟。”
成語(Idiom):訖竟(qì jìng)
發音(Pronunciation):qì jì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終究;到底;最終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表示事物最終的結果或結局。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敘述事物發展的過程,強調最終的結果或結局。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訖竟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中,原意為“終究”。后來演變為表示最終結果的意思。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經過長時間的努力,他終于訖竟取得了成功。
2. 他努力了一生,訖竟成為了一位偉大的科學家。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訖竟”拆分為“訖”和“竟”兩個部分來記憶。其中,“訖”可以理解為“到底”,而“竟”可以理解為“最終”。這樣記憶起來更容易。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訖竟”意思相近的成語,如“終究”、“到底”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初級):我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學習,終于訖竟掌握了乘法。
2. 初中生(中級):經過了一場激烈的比賽,我們的籃球隊訖竟獲得了冠軍。
3. 高中生(高級):他在大學期間努力學習,訖竟被世界知名的科技公司錄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