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律尺
基本解釋
古代以黃鐘為度量衡的標準。相傳 黃帝 時樂官 伶倫 造律尺,名古律尺,又名縱黍尺。以一粒秬黍的縱長度為一分,九分為一寸,九寸為一尺。參閱 明 朱載堉 《律呂精義·內篇十》。
成語(Idiom):古律尺
發音(Pronunciation):gǔ lǜ ch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古代用來測量樂音高低的律尺,比喻嚴格的法度或標準。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古律尺是古代音樂家用來測量樂音高低的一種工具,用來確保音樂的準確性和和諧性。成語“古律尺”比喻嚴格的法度或標準,表示要求嚴格,不容違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要求嚴格,不容違背的情況,特別是在教育、工作等領域。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古律尺”起源于《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中的故事。相如是漢代的一個著名文學家,他曾經寫了一篇文章送給漢武帝,希望能夠得到官職。然而,漢武帝沒有滿足他的要求,而是給了他一把律尺。這把律尺代表了漢武帝對相如的嚴格要求,要求他在寫作和行為上都要符合標準。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古)+ 名詞(律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學校的管理非常嚴格,要求學生遵守古律尺。
2. 這個公司對員工的工作要求非常高,每個人都要按照古律尺去執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古律尺”想象成一個嚴肅的老師,手里拿著一把律尺,對學生要求嚴格,不容違背。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了解古代音樂的發展和特點。
2. 學習其他與嚴格要求相關的成語,如“嚴以律己”、“嚴陣以待”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對我們的作業要求就像古律尺一樣嚴格。
2. 初中生:參加奧數競賽要按照古律尺去做題,不能有一點差錯。
3. 高中生:學校對學生的紀律要求嚴格,就像古律尺一樣不容違背。
4. 大學生:在大學里,對論文的要求就像古律尺一樣,需要嚴格遵守學術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