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經
基本解釋
見“ 貝葉經 ”。
成語(Idiom):貝多經(bèi duō jīng)
發音(Pronunciation):bèi duō jī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們對一件事情的表面現象或者片面了解,沒有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質或者全貌。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貝多經源自于佛教經典《法華經》,其中有一段描述了一個比喻故事。故事中,有一個人將一顆貝多(即貝殼)帶到市場上賣,他將貝多的一面刷得非常亮,而另一面卻沒有打磨。買貝多的人們都只看到了刷得亮麗的一面,被其美麗所迷惑,購買了貝多。然而,當他們將貝多翻過來時,才發現另一面卻十分粗糙。故事通過貝多經這個比喻,告誡人們不能只看表面現象,要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質和全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貝多經常用于批評那些只看表面現象,沒有深入了解事物實質的人。可以用來形容一些只看到事物一方面,或者只看到事物的片面現象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貝多經的故事起源于佛教經典《法華經》。這個故事是佛陀為了教育眾生而講的一個比喻故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貝多經是一個四字成語,由“貝多”和“經”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只看到了公司利潤的增長,卻忽視了員工的工作壓力和福利待遇,真是貝多經。
2. 這個人只看到了別人的外表和表現,卻對內在品質沒有關注,真是貝多經。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貝多經”與貝多的故事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在市場上賣貝多,只刷亮了一面,卻隱藏了另一面的粗糙。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住貝多經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貝多經的故事背后的佛教思想,可以深入理解這個成語的含義。此外,還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只聞其聲不見其人”,來拓展對表面現象和片面了解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以前只看到過小狗的可愛外表,直到養了一只后才發現它們也會犯錯誤,真是貝多經。
2. 初中生:有些同學只看到了老師的嚴厲,卻沒有發現老師對我們的關心,真是貝多經。
3. 高中生:很多人只看到了名校的排名,卻忽視了自己的興趣和潛力,真是貝多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