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烈
基本解釋
傳說中的神仙名。傳說他常服黃精及鉛,年三百三十八歲,猶有少容。登山歷險,行步如飛。一次獨入 太行山 ,見山破,石裂數百丈,中有青泥流出如髓。搓之成丸,隨手堅凝。氣如粳米飯,嚼之亦然。見 晉 葛洪 《神仙傳》。 唐 王勃 《山亭興序》:“山腰半折,溜 王烈 之香膏;洞口橫開,滴 嚴遵 之芳乳。” 宋 蘇軾 《次丹元姚先生韻》:“ 王烈 亦何人, 叔夜 未可量。獨見神山開,遽飧石髓香。” 清 吳兆騫 《贈滇令巴郡葉明德》詩之四:“ 王烈 自成 遼 處士, 嚴遵 原是 蜀 遺民。”
成語(Idiom):王烈
發音(Pronunciation):wáng li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勇猛而有力的英雄氣概。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王烈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用來形容人的勇猛無畏和英雄氣概。它通常用來稱贊那些有勇氣、敢于冒險,不怕困難和挑戰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王烈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在各種場合下表現出非凡勇氣和英雄氣概的人。比如在戰斗中表現出的勇猛無畏、在困難面前毫不退縮的行為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王烈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個歷史故事。相傳,戰國時期,齊國有一位名叫王離的將軍,他勇猛無畏,善于用兵。在一次戰斗中,他帶領齊國軍隊擊敗了強大的敵人,立下了赫赫戰功。后來,人們用“王烈”來形容那些勇猛而有力的英雄氣概。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王烈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分別是“王”和“烈”。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危急關頭表現出了王烈的氣概,毫不退縮地保護了同伴。
2. 這位年輕的士兵有著王烈的勇氣,勇往直前地沖向了敵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王烈”與“勇猛無畏”的形象聯系起來,想象一個勇猛的王者在戰斗中展現出英雄氣概的場景,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勇猛、英雄氣概相關的成語,如“英勇無畏”、“豪勇善戰”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在比賽中表現出了王烈的氣概,勇奪第一名。
2. 中學生:這位運動員在比賽中展現出了王烈的精神,為國家贏得了榮譽。
3. 大學生:他在創業過程中表現出了王烈的決心和毅力,成功地實現了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