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知是
基本解釋
猶正是。 元 喬吉 《金錢記》第一折:“[ 賀知章 上云]左右,兀那前頭走的不是 韓飛卿 ?[從人云]可知是哩!”
成語(Idiom):可知是
發音(Pronunciation):kě zhī s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明顯可以知道或確定的事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可知是是一個用來表示某事或某種情況明顯可以知道或確定的成語。它強調了事實明顯、不容置疑,常用來說明某種事情或情況是顯而易見的。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知是常常用于說明某種事情或情況是不言而喻的。它可以用來強調某件事情是毫無疑問的,或者用來回答別人的疑問,讓對方明白某個問題的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可知是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二十年》的記載中。當時,晉國的公子重耳因為遭受到了母親的虐待而離家出走,他到了齊國之后,得到了齊桓公的幫助。后來,晉國發生了變故,齊桓公派人去晉國打探消息,詢問公子重耳是否還活著。晉國的人回答說:“可知是。”意思是說,公子重耳的生死是顯而易見的,大家都知道他還活著。從此以后,可知是成為了一個用來表示明顯可以知道或確定的事情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可知是是由“可”、“知”、“是”三個字組成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事情的結果可知是什么。
2. 他的表現可知是他對這個項目非常重視。
3. 從他的眼神中可知是他對這個消息感到震驚。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可知是”拆分成三個字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將“可”與“知”聯想為“可以知道”,表示明顯可以知道的意思;而“是”則表示肯定的意思,強調事實的確定性。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明顯、確定相關的成語,如“昭然若揭”、“確鑿無疑”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這個問題的答案可知是5。
中學生:他的表現可知是他非常努力。
大學生:從他的言行可知是他對這個社會問題有深刻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