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fēng léi zhī biàn ㄈㄥ ㄌㄟˊ ㄓㄧ ㄅㄧㄢˋ風雷之變(風雷之變)
據《書·金縢》載: 周武王 死后, 周公 攝政,鎮壓了 武王 的弟弟 管叔 、 蔡叔 等的叛亂。 武王 子 成王 因受流言影響,懷疑 周公 的忠誠,于是“天大雷電以風,禾盡偃,大木斯拔,邦人大恐。”后遂以“風雷之變”指上天示警的災異現象。 晉 袁宏 《后漢紀·安帝紀下》:“夏四月,京師地震。癸巳,司空 陳褒 以災異免。於是猶有風雷之變,有司復以追咎三公。” 明 何景明 《應詔陳言治安疏》:“昔 成王 感於風雷之變,乃有刑措之休; 高宗 感於雊雉之異,是臻 嘉靖 之效。” 清 俞樾 《群經平議·尚書三》“ 周公 居東二年則罪人斯得”:“夫是非曲直必無竝行之理,既知 管 蔡 流言,則又何疑乎 周公 ,乃必待風雷之變、發金縢之書而后悔而迎公乎?”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風雷之變
成語(Idiom):風雷之變(fēng léi zhī biàn)
發音(Pronunciation):fēng léi zhī bi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形勢突變,局勢迅速改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風雷之變源自《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夫風雷者,天地之變也。”風雷是自然界的變化,比喻事物發展的變化。風雷之變形容形勢迅速變化,轉瞬間出現新的局面。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政治、軍事、經濟等領域中的突發變化,也可用于日常生活中其他突然發生的變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是中國古代史書,記載了春秋時期的歷史事件。《左傳·襄公二十五年》一文中,描述了魯國公子夷吾在游說齊國時,齊國君主突然改變主意的情景。文章中用到了“風雷”一詞,形容了形勢的急劇變化,后來成為了成語“風雷之變”。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體成語為“風雷之變”,由三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她的一封信使得整個家庭陷入了風雷之變。
2. 在經濟形勢不穩定的時候,只有靈活應對,才能應對風雷之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風雷之變”形象地想象成大風和雷鳴同時出現的場景,表示突然而劇烈的變化。可以聯想到風的吹動和雷的轟鳴聲,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變化相關的成語,例如“風云變幻”、“翻天覆地”等,可以擴展對變化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昨天天氣還好好的,今天突然下起了大雨,真是風雷之變啊!
2. 初中生:他原本是我們班的班長,沒想到一天之間就被調到另一個班級,真是風雷之變。
3. 高中生:政府突然宣布了新的政策,對我們的學業有很大影響,這真是一場風雷之變。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記憶“風雷之變”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