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經
基本解釋
(1). 漢 以來歷代封建王朝所推崇的七部儒家經典。七經名目,歷來說法不一。 東漢 《一字石經》作《易》、《詩》、《書》、《儀禮》、《春秋》、《公羊》、《論語》;《后漢書·張純傳》 唐 李賢 注作《詩》、《書》、《禮》、《樂》、《易》、《春秋》、《論語》; 宋 劉敞 《七經小傳》作《書》、《詩》、《周禮》、《儀禮》、《禮記》、《公羊》、《論語》; 清 康熙 《御纂七經》作《易》、《書》、《詩》、《春秋》、《周禮》、《儀禮》、《禮記》。
(2).道家七類經書。即《仁經》、《禮經》、《信經》、《義經》、《智經》、《德經》、《道經》。見《云笈七籤》卷九。
(3).佛家凈土宗的七種經典。即《無量清凈平等覺經》《大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稱贊凈土佛攝授經》、《鼓音聲王陀羅尼經》。
成語(Idiom):七經
發音(Pronunciation):qī jī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七經指的是《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論語》、《孟子》這七種經典文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七經是中國古代經典文獻的總稱,它們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理解中國傳統文化和思想有著重要的作用。七經包含了詩歌、歷史、禮儀、哲學等多個領域的內容,它們記錄了中國古代的社會風貌、道德觀念、智慧思想等。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七經常用于形容學問淵博、博學多才的人,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領域內的經典著作。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七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儒家學派。儒家學派將這七種經典文獻視為學習的基礎,認為通過研讀七經可以培養人的道德品質、修養和智慧。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七經是一個名詞性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通讀了七經,受益匪淺。
2. 這本書是中國古代七經中的一部。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記憶《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論語》、《孟子》這七種經典文獻的名稱來記憶七經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七經不僅可以加深對中國古代文化的理解,還可以幫助提升自身的學識和修養。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書籍、參加相關的講座或課程等方式進行深入學習。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爺爺讀過七經,他很聰明。
2. 初中生:老師說學習七經可以增長見識,我要好好讀書。
3. 高中生:我對七經很感興趣,打算報考相關專業。
4. 大學生:我在大學修了一門七經研究的課程,收獲很多。
5. 成年人:我一直想研讀七經,但時間有限,希望有機會能夠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