馳襲
基本解釋
奔襲。《晉書·桓溫傳》:“ 雄 遂馳襲 司馬勛 , 勛 退次 女媧堡 。”
成語(Idiom):馳襲
發音(Pronunciation):chí x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快速地奔馳迅猛地襲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馳襲是一個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馳指的是快速奔跑的動作,襲則表示突然襲擊的意思。馳襲結合起來,形容行動迅速、突然襲擊的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于描述軍事行動或突發事件,也可以用于形容某人突然出現并迅速行動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馳襲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十二年》中。當時,晉國的公子重耳被楚國追捕,他帶領著一支小部隊逃亡。在一次追擊中,晉國士兵奮勇作戰,迅速地從楚軍身后襲擊,成功擺脫了追捕。這個故事中的馳襲成語,形象地描述了晉國士兵的快速行動和突然襲擊的情景。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馳襲是一個動詞短語,由兩個動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敵軍在夜晚馳襲了我們的陣地,我們毫無準備,被迫撤退。
2. 這個特種部隊以其馳襲的速度和準確的打擊而聞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馳襲與快速行動和突然襲擊的情景聯系起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支軍隊快速馳騁,突然襲擊敵人的場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軍事行動相關的成語,例如“奮勇直前”、“迅猛突襲”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敵人馳襲了我們的村莊,我們要趕緊躲起來。
2. 初中生(13-15歲):這部電影中的主角經常馳襲敵人,非常刺激。
3. 高中生(16-18歲):這個團隊憑借著馳襲的戰術擊敗了對手,贏得了比賽。
4. 大學生及以上:這個公司通過馳襲市場,成功打破了行業的壁壘,取得了巨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