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弁
基本解釋
古冠名。用白鹿皮制成。《周禮·夏官·弁師》:“王之皮弁,會五采玉璂,象邸,玉笄。” 鄭玄 注:“會,縫中也。璂,讀如薄借綦之綦。綦,結(jié)也。皮弁之縫中,每貫結(jié)五采玉十二以為飾,謂之綦。《詩》云‘會弁如星’,又曰‘其弁伊綦’,是也。邸,下柢也,以象骨為之。”《周禮·春官·司服》:“眡朝,則皮弁服。” 孫詒讓 正義:“皮弁為天子之朝服,《論語·鄉(xiāng)黨篇》‘吉月必朝服而朝’,《集解》 孔安國 云:‘吉月,月朔也。朝服,皮弁服。’《曾子問》 孔 疏引 鄭 《論語注》同。蓋以彼月吉諸侯視朔,當服皮弁,而皮弁為天子之朝服,故亦通稱朝服。” 清 黃以周 《禮書通故·名物一》:“侯伯璂飾七,子男璂飾五,玉亦三采;孤璂飾四,三命之卿璂飾三,再命之大夫璂飾二,玉亦二采;一命之大夫及士之會無結(jié)飾。《釋名》云:‘以爵韋為之,謂爵弁,以鹿皮為之,謂皮弁,以韎韋為之,謂之韋弁。’據(jù)《釋名》説,三弁之制相同,惟其所為皮色為異耳。”
成語(Idiom):皮弁(pí biàn)
發(fā)音(Pronunciation):pí bi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言辭華麗而空洞,沒有實際內(nèi)容。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皮弁一詞由兩個字組成,皮指的是外表、表面,弁指的是辭令、言辭。皮弁形容人的言辭或辯論內(nèi)容虛華而無實際內(nèi)容,只是華麗的外表,缺乏真正的實質(zhì)。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皮弁常用于貶義的語境中,用來批評那些只會空洞辭令、不講實際的人。可以用來形容政治演講中的空洞口號,商業(yè)談判中的虛假承諾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皮弁”的故事起源并沒有明確的記載,但可以推測它的起源可能與古代辯論和文學活動有關。在古代,人們常常通過辯論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智慧,而一些辯論者為了追求辭令的華麗和精巧,卻忽略了實際的內(nèi)容和真正的道理。因此,人們用“皮弁”來形容這樣的辯論者。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皮弁是一個形容詞+名詞的結(jié)構(gòu),其中形容詞“皮”修飾名詞“弁”。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講充滿了皮弁之辭,沒有一句實在的觀點。
2. 這個商家的廣告詞都是些皮弁,根本不能相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皮弁”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只穿著華麗的外衣,但里面卻是空洞的,沒有實質(zhì)內(nèi)容。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皮弁”相關的成語,如“辭不達意”、“言之無物”等。這些成語都是用來形容言辭空洞、缺乏實質(zhì)的情況。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答案都是皮弁,根本沒有用。
2. 初中生:政客的承諾常常是些皮弁之辭,我們不能輕易相信。
3. 高中生:這篇文章充斥著皮弁,沒有一點實質(zhì)性的內(nèi)容。
4. 大學生:他的演講充滿了華麗的辭藻,但卻是一堆皮弁,毫無實際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