簸邏回
成語(Idiom):簸邏回 (bǒ luó huí)
發音(Pronunciation):bǒ luó hu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行走不穩定,搖擺不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簸邏回是由“簸”、“邏”和“回”三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簸”指的是用竹篾等制成的器具進行清理和篩選,比喻行走搖擺不定;“邏”指的是巡邏,比喻行走的路線曲折多變;“回”指的是返回原地,比喻行走的方向不定。整個成語的意思是形容人行走不穩定,搖擺不定。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簸邏回常用于形容一個人行走時姿態不穩定,搖擺不定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走路踉蹌、步履蹣跚,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心思不定,猶豫不決的狀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簸邏回的故事并不常見,但據說這個成語的起源與古代官員的行走姿態有關。古代的官員在巡視地方時,常常需要走很多彎曲的道路,因此行走的路線非常曲折。而古代的官員在行走時,一般會穿著寬松的長袍,行走時的姿態就像簸箕一樣搖擺不定,因此形成了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Subject + 簸邏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醉酒后走起路來簸邏回,差點摔倒。
2. 小明心思猶豫不決,一會兒要去,一會兒又不去,真是簸邏回。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簸邏回”與一個人行走時搖擺不定的形象聯系起來,形成記憶聯想。可以想象一個人穿著寬松的長袍,在彎曲的道路上搖擺不定地行走。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行走、姿態相關的成語,如“東倒西歪”、“跌跌撞撞”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 幼兒園:小明走路的時候簸邏回,差點摔倒了。
- 小學生:他騎車的時候簸邏回,差點撞到樹上。
- 初中生:小紅心思簸邏回,不知道要不要參加這次比賽。
- 高中生:他跳舞的時候簸邏回,沒有穩定的節奏感。
- 大學生:他談戀愛的時候簸邏回,一會兒說要分手,一會兒又說不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