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征
基本解釋
(1).沒有證明;沒有實據(jù)。《文選·左思<三都賦>序》:“於辭則易為藻飾,於義則虛而無徵。” 劉逵 注:“蓋 韓非 所謂畫鬼魅易為好,畫狗馬難為工之類。” 宋 王讜 《唐語林·文學(xué)》:“舉之《春秋》,則明白而有實;合之 左氏 ,則叢雜而無徵。”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府縣·立碑》:“《南史》 裴松之 曰:世立私碑,有乖事實。以為諸立碑者,宜悉令言上為朝議所許,然后聽之,庶可以防遏無徵,顯彰事實。”參見“ 無徵不信 ”。
(2).沒有征兆或跡象。《法苑珠林》卷三:“診候無徵,雩祈失効。”
成語(Idiom):無征
發(fā)音(Pronunciation):wú zhē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沒有任何征兆或跡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無征表示沒有征兆或跡象,突然發(fā)生的事情或沒有任何預(yù)兆的情況。這個成語強調(diào)了一種突然性和意外性的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無征通常用于描述突然發(fā)生的事件,沒有任何預(yù)兆。它可以用來形容突如其來的好事或壞事,或者形容沒有預(yù)兆的變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無征這個成語最早出現(xiàn)在《漢書·劉秀傳》中。當(dāng)時,劉秀是劉備的后人,他在東漢末年起義,最終建立了東漢朝代。劉秀起義時,他的軍隊迅速壯大,取得了許多戰(zhàn)役的勝利。他的軍隊以出其不意的戰(zhàn)術(shù)擊敗了敵人,沒有給敵人任何征兆或跡象。因此,人們形容劉秀的軍隊為“無征”。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無”和“征”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突然間就消失了,沒有任何征兆。
2. 這場暴風(fēng)雨來得太快了,無征地把我們困在了屋里。
3. 這個公司的倒閉對我們來說毫無征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記憶來記住這個成語。可以將“無征”聯(lián)想為一張空白的紙,表示沒有任何跡象或征兆。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學(xué)習(xí)更多與“無征”相似的成語,如“無中生有”、“無所不知”等,以擴展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今天早上我醒來的時候,突然發(fā)現(xiàn)下雪了,真是無征的。
2. 初中生:我昨天晚上突然生病了,沒有任何征兆,嚇了我一跳。
3. 高中生:這次考試的題目太難了,完全沒有任何征兆,我們都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