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審
成語(Idiom):收審(shōu shěn)
發音(Pronunciation):shōu shě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被迫接受審查或檢查。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收審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分別是“收”和“審”。收指接受、接納,審指審查、檢查。收審的基本含義是被迫接受審查或檢查。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一個人或事物被強制接受審查的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于描述政府、組織或個人接受審查的情況。它可以用來指責某個組織或個人對他人的侵犯和干涉,并表達對自由和權益的關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收審的具體故事起源尚不明確,但它反映了中國歷史上政治環境的某些特點。在中國的歷史上,政府或權威機構常常對言論、出版物和藝術作品進行審查,以控制信息流動和思想傳播。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收審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作家的新書被迫接受收審,引發了公眾對言論自由的關注。
2. 這個組織的財務報表經過了嚴格的收審,確保了透明度和合規性。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被迫接受審查的場景,這個人被收進了一個審查的房間,無法逃脫。將這個場景與成語的發音和含義聯系起來,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中國歷史上的言論審查制度和現代社會對言論自由的關注可以幫助進一步理解收審這個成語的含義和使用場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的作文被老師收審了,我覺得很緊張。
2. 初中生(13-15歲):這個游戲被家長們收審了,他們認為它對孩子不好。
3. 高中生(16-18歲):政府對新聞媒體進行收審,限制了言論自由。
4. 大學生(19-22歲):這個研究項目需要經過嚴格的收審才能獲得資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