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索
基本解釋
(1).研求。
(2).索取。《歧路燈》第四六回:“ 王中 也不敢問 老賈 討索的是何款項。” 鄭觀應 《盛世危言·公法》:“至所犯之事,或置而不論,或諒而概免,或執義討索賠償,均無不可。” 茅盾 《子夜》四:“現在看見 費小胡子 竟掮著‘三先生’的牌頭來上門討索, 曾滄海 覺得非懲他一下不可了。”
成語(Idiom):討索(tǎo suǒ)
發音(Pronunciation):tǎo suǒ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追究真相或解決問題。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討索是一個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討和索分別表示追究和尋找。討索的基本含義是追究真相或解決問題。它強調通過追根溯源、尋找線索來達到目的。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討索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人們對問題的追求和探索,尤其是在解決復雜的疑案、困難的難題或爭議性的事件時。它可以用于形容調查員、偵探、科學家等職業,也可以用于描述個人或團隊在解決問題時的努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討索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講述了秦始皇統一六國后,他對歷史文獻進行大規模的焚書坑儒,目的是為了消除異己思想,統一思想觀念。然而,在焚書坑儒的過程中,仍然有一些人在秘密地保存著古籍,以保護歷史文化。秦始皇得知后,下令討索全國,將這些古籍找出來并銷毀。這個故事中的“討索”一詞,形象地描述了秦始皇對古籍的追究和尋找。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討索”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討”和“索”。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花了很多時間討索這個問題的答案。
2. 警方正在討索案件的線索。
3. 科學家們一直在討索宇宙的奧秘。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成語“討索”。可以將“討”字聯想為調查員或偵探,他們要通過追究真相來解決問題;而“索”字可以聯想為尋找線索。通過將兩個字的含義和角色進行聯想,可以更容易記住這個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故事、新聞報道或文學作品,了解更多關于討索的情景和應用。同時,可以學習其他與追究真相、解決問題相關的成語,如“追根究底”、“尋找線索”等,以豐富自己的詞匯和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讓我們討索作業中的錯誤,找出并改正。
2. 初中生:科學家們在討索宇宙的奧秘時,發現了很多神奇的現象。
3. 高中生:歷史學家通過討索古籍,還原了古代文明的輝煌。
4. 大學生:研究生們在實驗室中不斷討索新的解決方案,以推動科學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