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三姓家奴
發音(Pronunciation):sān xìng jiā n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被人欺辱、壓迫,沒有尊嚴和自由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三姓家奴源自明代小說《西游記》,原意是指被三個姓氏的人欺壓、奴役的人。后來,這個成語演變為形容被人欺負、壓迫,沒有尊嚴和自由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于形容被人欺辱、壓迫的情況,也可以用來批評那些任人欺凌、屈服于權勢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三姓家奴最早出現在明代小說《西游記》中。故事中,孫悟空在花果山上被三個姓氏的妖怪欺壓,因此他用“三姓家奴”來形容自己受到的壓迫和奴役。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三姓家奴是一個由三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公司的員工被老板當作三姓家奴,沒有任何權益。
2. 我們不能再做三姓家奴,應該爭取自己的尊嚴和權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三姓家奴”與被欺壓、奴役的人聯系起來。可以通過將這個成語與相關的情景或故事進行聯想,以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明代小說《西游記》中的故事情節,以及其他與壓迫、奴役相關的成語,如“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對我們做三姓家奴,不讓我們參加活動。
2. 初中生:在班級中,有些同學總是欺負弱小的同學,像三姓家奴一樣。
3. 高中生:我們不能再被父母當作三姓家奴,應該爭取自己的獨立和自由。
4. 大學生:在職場上,我們不能被老板當作三姓家奴,應該維護自己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