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祀
基本解釋
(1).古代春季三種祭禮的合稱,即大祀、中祀、小祀。《周禮·春官·大宗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實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 漢 鄭玄 注:“三祀皆積柴實牲體焉,或有玉帛燔燎而升煙,所以報陽也。”按:大祀用玉帛牲全,次祀用牲幣,小祀用牲。見《周禮·春官·肆師》。 宋 蘇轍 《郊祀慶成》詩:“盛禮彌三祀,初元正七年。”
(2).古代大夫祭祀門神、路神以及大夫亡而無后的眾鬼,合稱“三祀”。《禮記·祭法》:“大夫立三祀,曰族厲,曰門,曰行。” 漢 蔡邕 《獨斷》:“大夫以下,自立三祀之別名:曰族厲,曰門,曰行。”
(3).三年。《后漢書·崔骃傳》:“乃稱疾而屢復兮,歷三祀而見許。”
成語(Idiom):三祀(sān sì)
發(fā)音(Pronunciation):sān s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三次祭祀。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三祀是指古代祭祀祖先的一種儀式,分為春祭、秋祭和冬祭三次。這三次祭祀代表著對祖先的尊敬和感恩之情。成語“三祀”常用來形容非常尊重和敬仰的意思。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對長輩或者前輩的尊重和敬仰。也可以用來形容對歷史人物或者偉大人物的崇敬之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三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儀式。古人認為祭祀祖先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可以祈求祖先的保佑和庇護。而三祀則是古代祭祀祖先的一種儀式,代表著對祖先的尊重和感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三祀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長輩非常尊重,簡直像是三祀一樣。
2. 這位教授是我們學校的驕傲,學生們對他像是三祀一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三祀”這個成語與尊重和敬仰的情感聯(lián)系起來,想象自己在進行祭祀儀式,向祖先表達敬意的場景,有助于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關于古代祭祀儀式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知識,以加深對“三祀”成語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對我的爺爺奶奶像是三祀一樣,每年都會給他們拜年。
2. 初中生:我們對于歷史上的偉人應該像是三祀一樣,要學習他們的精神和品質(zhì)。
3. 高中生:我對我的老師非常尊敬,他們就像是我心中的三祀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