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wú gōng shòu lù ㄨˊ ㄍㄨㄙ ㄕㄡˋ ㄌㄨˋ無功受祿(無功受祿)
◎ 無功受祿 wúgōng-shòulù
[get a reward without deserving it;one without merit receives emoluments] 沒有功勞而享受優厚的待遇
詞語解釋
wú gōng shòu lù ㄨˊ ㄍㄨㄙ ㄕㄡˋ ㄌㄨˋ無功受祿(無功受祿)
(1).沒有功勞而得到俸祿。語出《詩·魏風·伐檀序》:“在位貪鄙,無功而受祿,君子不得進仕爾。”《古今小說·陳御史巧勘金釵鈿》:“只怕無功受祿,反受其殃。”
(2).泛指不出力而接受報酬。 豐子愷 《緣緣堂隨筆·憶兒時》:“我也無功受祿地天天吃多量的枇杷與軟糕。” 蕭軍 《五月的礦山》第九章:“這是大家給你買的啊!我們不能‘無功受祿’。”亦作“ 無功而祿 ”。《三國志·魏志·明帝紀》“ 朗 引軍還”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而佞倖之徒,但姑息人主,至乃無德而榮,無功而祿。”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無功受祿
成語(Idiom):無功受祿
發音(Pronunciation):wú gōng shòu l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沒有做出實際貢獻卻得到報酬。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無功受祿是由“無功”和“受祿”兩個詞組成的,其中“無功”表示沒有做出實際貢獻,沒有付出努力,而“受祿”指得到報酬或待遇。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一個人沒有為所得到的報酬付出實際努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無功受祿通常用來批評那些沒有努力工作或沒有做出實際貢獻卻得到回報的人。它可以用于描述各種場景,如工作、學習、競爭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無功受祿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孟子·盡心上》:“君子無所爭利,有所受祿。”這句話強調了君子不爭奪私利,只接受合理的報酬。后來逐漸演變為形容那些沒有做出實際貢獻卻得到回報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無功受祿是一個由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無”和“受”都是形容詞,表示沒有和接受;“功”和“祿”都是名詞,分別表示功勞和報酬。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沒有參與項目的任何工作,卻因為關系得到了升職加薪,真是無功受祿。
2. 這個學生平時不學習,考試卻得了個高分,簡直是無功受祿。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坐在家里什么都不做,卻突然收到了一大堆的報酬,這個場景可以幫助你記住無功受祿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成語的使用方法和故事背景,可以參考相關的成語詞典和故事集。此外,還可以學習其他與努力和回報相關的成語,如“有功受祿”、“勞而無功”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沒有幫助媽媽做家務,卻得到了一塊巧克力,真是無功受祿。
2. 初中生:他沒有參加任何社團活動,卻得到了一個獎狀,真是無功受祿。
3. 高中生:她沒有付出任何努力,卻得到了一個大學錄取通知書,真是無功受祿。
4. 大學生:他沒有參與項目的任何工作,卻因為關系得到了實習機會,真是無功受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