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聽而不聞
發音(Pronunciation):tīng ér bù wé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聽到了聲音,卻不加以理會或不予回應。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聽而不聞是一個表示被忽視或被無視的成語。它形象地描述了人們明明聽到了聲音,卻選擇不去關注或回應。這種行為通常是因為對某個事情或某個人缺乏興趣或忽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于描述人們在面對別人的請求、意見或建議時,選擇無視或不予理會的情況。它也可以用于描述人們對于重要信息或警告的漠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聽而不聞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小說《喻世明言》中。故事講述了一個富商為了報復自己的仇人,將一筆錢藏在了仇人家的床上。仇人的妻子發現了這筆錢,但選擇了保持沉默,聽而不聞。后來,仇人因為貪圖這筆錢而被抓,而他的妻子也因為聽而不聞而被人們嘲笑。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聽而不聞是一個由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聽”和“聞”分別表示“聽到”和“聞到”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向領導提出了很多建議,但都被聽而不聞。
2. 在緊急情況下,我們不能聽而不聞,必須立即采取行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聽而不聞與一個具體的場景聯系起來,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例如,想象一個人站在大街上,周圍充滿了各種聲音,但他卻選擇無視所有聲音,聽而不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聽而不聞相關的成語,例如“視而不見”、“聞過則喜”等,可以幫助擴大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老師講了很多關于環保的知識,但有些同學還是聽而不聞。
2. 初中生(14歲):爸爸媽媽經常告訴我要多讀書,但我常常聽而不聞。
3. 高中生(17歲):老師提醒我們要注意安全,但有些同學聽而不聞,結果發生了意外。
4. 大學生(20歲):在社交媒體上,很多人發出呼吁,但大部分人只是聽而不聞,沒有采取實際行動。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