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絶
基本解釋
隔絕。
成語(Idiom):介絶
發音(Pronunciation):jiè zhu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事物互相排斥、矛盾沖突,無法協調或統一。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介,指分隔、隔離;絶,指斷絕、中斷。介絶形容事物之間存在分歧、矛盾,無法和諧共存或解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與人、事物與事物之間的矛盾沖突,無法和解或調和的情況。也可用來形容關系緊張、難以相處的人際關系。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介絶這個成語來源于《史記·項羽本紀》中的故事。項羽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他與劉邦一同起義反秦,最終劉邦成為了漢朝的開國皇帝。故事中,項羽和劉邦是好友,但他們之間存在著權力爭奪的矛盾。最終,項羽與劉邦的關系破裂,導致劉邦成功奪取了最終的勝利。這個故事成為了“介絶”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介絶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之間的意見相左,已經完全介絶了。
2. 這兩個團隊之間的合作關系已經介絶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介絶的發音“jiè zhué”與“結繩”進行聯想。結繩意味著事物之間緊密相連,而介絶則相反,表示事物之間斷絕了聯系,產生了矛盾沖突。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在學習介絶的同時,可以了解其他與矛盾沖突相關的成語,如“水火不容”、“勢如水火”等。這些成語可以幫助加深對矛盾沖突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們之間的友誼因為爭吵而介絶了。
初中生:兩個國家之間的關系因為領土爭端而介絶了。
高中生:他們之間的戀愛關系因為信任問題而介絶了。
大學生:這兩個公司之間的競爭導致了合作關系的介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