蝭蟧
成語(Idiom):蝭蟧
發(fā)音(Pronunciation):yǐ lá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心思狡詐、陰險狠毒。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蝭蟧是一種昆蟲,外表看似溫和,但實際上具有一定的攻擊性。這個成語比喻人表面上看似和善,實際上心機深沉,陰險狠毒。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蝭蟧通常用于形容那些隱藏心思、心機深沉、行事陰險狠毒的人。這個成語可以在描述某人的性格特點時使用,也可以用來警示人們不要輕易相信外表和善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蝭蟧這個成語源自《莊子·外物》:“蝭蟧之思,一也而已矣。”蝭蟧在古代文獻中多用來比喻人的心思狡詐,后來逐漸演化為形容人陰險狠毒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蝭蟧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表面上看似友善,實際上卻是個蝭蟧之輩。
2. 這個人心思蝭蟧,小心與他交往。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外表溫和的昆蟲蝭蟧,但實際上具有攻擊性,這樣就能夠形象地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蝭蟧相關的成語,如“蟬蛻”、“螳臂當車”等,以擴大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看起來很友善,但我覺得他有點蝭蟧。
初中生:她表面上對人很好,但實際上是個心思蝭蟧的人。
高中生:那個同學雖然表面上很友善,但我覺得他是個心機深沉、陰險狠毒的蝭蟧之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