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金
基本解釋
(1).散發金錢。 唐 駱賓王 《上吏部侍郎帝京篇》詩:“ 陸賈 分金將燕喜, 陳遵 投轄正留賓。”
(2).指掰食黃柑。 宋 蘇舜欽 《望太湖》詩:“笠澤鱸肥人膾玉, 洞庭 柑熟客分金。”
共同送禮時各人分攤的錢。 明 李贄 《豫約·感慨平生》:“來而迎,去而送;出分金,擺酒席;出軸金,賀壽旦。”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詞林·交際》:“詞林交際最簡,其始入者,合衙門自政府以下至史官,各送賀儀分金七分。”
英文翻譯
1.{冶} (用濃硫酸將金銀分開) parting
成語(Idiom):分金
發音(Pronunciation):fēn jī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分割金子,比喻平分利益或公平分配財富。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分金”源于宋代文學家歐陽修的《醉翁亭記》:“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間,舍得形與神,去塵去囂,隱然天成。得之則寓,忘之則醉,醉而不醒,不醒而寤,以真會友,人事有代謝,往來成雙。然則山水之間,人物之間,豈無真假之分哉?有之則無,無之則有。山水之間,山則無陵,江則不竭。終日而游,不知其樂也。為山九仞,功虧一簣;為水百里,抵掌而談。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段文字描述了醉翁在山水之間尋求內心的寧靜和忘卻塵世的境界。其中的“分金”一詞,形象地表達了分割金子的動作,比喻人與人之間應該公平分配利益或財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該成語常用于形容公平分配財富、平均分配利益的場景,也可以用于指代公正、公平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分金”源于宋代文學家歐陽修的《醉翁亭記》。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這個合作項目中,我們要做到分金,共同分享成功的果實。
2. 這個公司的利潤應該按照業績進行分金,讓每個員工都有收獲。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成一副天平,天平中間的金子被平均分割,表示公平分配財富或利益。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學習更多關于中國文化和成語的知識,了解其他有趣的成語故事。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讓我們在小組里分金,每個人都能得到一樣多的獎勵。
2. 初中生:在班級活動中,我們要學會分金,不讓任何一個人感到被冷落。
3. 高中生:在家庭中,父母要公平地分金,不偏袒任何一個孩子。
4. 大學生:在商業合作中,我們應該遵守合同,按照約定的比例分金。
5. 成人:在社會中,我們要倡導公平競爭,不允許不正當手段來分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