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quàn shàn chéng è ㄑㄨㄢˋ ㄕㄢˋ ㄔㄥˊ ㄜˋ勸善懲惡(勸善懲惡)
《左傳·成公十四年》:“懲惡而勸善,非圣人誰能脩之?”后以“勸善懲惡”指獎勉勸勵有善行的人,懲戒有惡行的人。《漢書·張敞傳》:“自請治劇郡非賞罰無以勸善懲惡,吏追捕有功效者,愿得壹切比 三輔 尤異?!?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結構》:“凡作傳奇者,先要滌去此種肺腸,務存忠厚之心……以之勸善懲惡則可,以之欺善作惡則不可?!?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五:“這里雖然充分地包含著勸善懲惡、喚醒民族性的意思,但……它可以說是 中國 無產階級文藝的鼻祖?!币嘧鳌?勸善黜惡 ”、“ 勸善戒惡 ”。 漢 荀悅 《漢紀·武帝紀三》:“夫附下罔上者死,附上罔下者刑,與聞國政而無益于民者斥,在上位而不進賢者退,此所以勸善黜惡也。” 晉 袁宏 《后漢紀·賈逵傳》:“彊干弱枝,勸善戒惡。”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勸善懲惡
成語(Idiom):勸善懲惡
發音(Pronunciation):quàn shàn chéng è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勸告人們行善,懲罰邪惡的行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勸善懲惡是一個道德教育的成語,強調了人們應該積極地鼓勵善行,同時也要對惡行進行懲罰。這個成語傳遞了一個重要的價值觀念,即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勸善懲惡可以用于教育場合,如教育孩子要明辨是非,懂得獎勵善行、懲罰惡行。它也可以用于社會輿論的引導,鼓勵人們行善,反對邪惡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勸善懲惡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部名著《紅樓夢》。故事中,賈母勸告賈寶玉要善待他人,行善積德。而賈寶玉的表妹林黛玉則告誡他不要縱容邪惡的人,應該對他們進行懲罰。這個故事反映了作者對社會道德的關注和思考。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勸善懲惡是一個由兩個動詞和一個名詞組成的成語。其中,勸善表示勸告人們行善,懲惡表示懲罰邪惡的行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們應該勸善懲惡,讓社會更加公平正義。
2. 作為老師,我們要教育學生懂得勸善懲惡的道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勸善懲惡這個成語??梢韵胂笠粋€人在一邊勸告他人行善,一邊對邪惡的人進行懲罰,以強調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傳統道德觀念,學習其他與勸善懲惡相關的成語,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以德報怨”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告訴我們要勸善懲惡,不要欺負同學。
2. 初中生:我們班上有個同學偷了別人的東西,老師用勸善懲惡的方式教育他。
3. 高中生:我們學校舉辦了一次勸善懲惡的演講比賽,希望同學們能更好地傳遞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