訟駮
成語(Idiom):訟駮(sòng bó)
發音(Pronunciation):sòng bó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訴訟爭議、爭辯紛爭。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訟駮是由"訟"和"駮"兩個字組成。"訟"意為爭論、訴訟,"駮"意為辯駁、駁斥。訟駮形容人們為了爭執而爭辯不休,爭論不休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訟駮常用于形容人們在爭議、爭執的時候紛紛爭辯,爭論不休的情景。可以用于描述法庭上的訴訟場景,也可以用于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爭吵和爭執。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訟駮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莊子·秋水》篇。故事中,有兩只大鹿在爭奪一塊美味的青草。它們爭執不下,最終決定讓一只小鹿做裁判。小鹿卻說:“我不懂法律,也不懂公平,我只懂得吃草。你們兩只大鹿都很好,都有好吃的草,為什么要爭執呢?”于是,兩只大鹿聽了小鹿的話,停止了爭斗。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爭執的時候,應該找到公平、合理的解決方式,而不是一味地爭辯。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為了一點小事訟駮不休,鬧得整個辦公室都很煩。
2. 這場官司已經訟駮了好幾個月,仍然沒有結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訟駮的發音與“送伯”進行聯想,想象兩個人為了爭執而不斷爭辯的場景,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訟駮相關的成語,如“訟棍無鉤”、“訟師起訟”等,以豐富詞匯和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和同桌為了一本書的歸屬問題訟駮了好幾天。
2. 初中生:班級里有兩個同學為了一個小組的名字訟駮不休,最后還是老師做了決定。
3. 高中生:我們班上兩個同學為了一道數學題的答案訟駮了好幾節課,最后還是老師給出了正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