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司六局
基本解釋
(1). 宋 代官府貴家設四司六局,為盛大宴會供役。四司指帳設司、廚司、茶酒司、臺盤司,六局指果子局、蜜煎局、菜蔬局、油燭局、香藥局、排辦局。見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紀勝·四司六局》、 宋 吳自牧 《夢粱錄·四司六局筵會假賃》。《古今小說·史弘肇龍虎君臣會》:“那四司六局祗應供過的人,都在堂下,甚次第。”
(2). 明 代 洪武 初年定內官之制,凡六局,為尚宮、尚儀、尚服、尚食、尚寢、尚功。尚宮局二人,總司紀、司言、司簿、司聞四司之事;尚儀局一人,總司籍、司樂、司賓、司贊四司之事;尚服局一人,總司寶、司衣、司仗、司飾四司之事;尚食局一人,總司饌、司醞、司藥、司供四司之事;尚寢局一人,總司設、司輿、司苑、司燈四司之事;尚功局一人,總司制、司珍、司綵、司計四司之事,總稱為四司六局。參閱 明 王世貞 《弇山堂別集·中官考一》。
四司六局(sì sī liù jú)
發音(Pronunciation):sì sī liù j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官僚機構繁多、權力分散、決策效率低下的局面。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四司是指中央政府的四個主要部門,包括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六局是指中央政府的六個主要機構,包括都察院、太常寺、大理寺、兵部侍郎、戶部侍郎、禮部侍郎。四司六局成語源于明代,用來形容官僚機構繁多、權力分散、決策效率低下的局面。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四司六局常用來批評官僚主義、官僚體制的弊端,用以指代決策效率低下、繁文縟節的官僚機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明代政治家王守仁曾在《楊慎修》一書中提到,明代官僚機構的繁多和權力分散導致了決策效率低下的問題,他用“四司六局”來形容這種局面。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四司六局是一個名詞短語,由四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部門的決策效率太低了,簡直像是四司六局。
2. 官僚主義導致了四司六局的局面,急需改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四司六局與官僚主義、決策低效聯系起來,想象一個官僚機構繁多、決策效率低下的場景,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中國的官僚體制、政府機構設置以及相關的改革措施,可以深入了解四司六局成語的背景和含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我覺得我們學校的決策好慢,就像四司六局一樣。
2. 初中生:這個國家的官僚主義太嚴重了,導致了四司六局的局面。
3. 高中生:政府機構繁多、決策效率低下,真是四司六局的典型。
希望這個學習指南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四司六局”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