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篆
基本解釋
(1).猶蟲書。 晉 成公綏 《隸書體》:“蟲篆既繁,草藁近偽,適之中庸,莫尚于隸。”《陳書·顧野王傳》:“長而遍觀經(jīng)史,精記嘿識,天文、地理、蓍龜、占候、蟲篆、奇字,無所不通。” 唐 李復言 《續(xù)玄怪錄·定婚店》:“斜月尚明,有老人倚布囊坐於階上,向月檢書, 固 步覘之,不識其字,既非蟲篆八分科斗之勢,又非梵書。” 宋 姚寬 《西溪叢語》卷上:“《魏·王粲傳》云: 邯鄲淳 博學有才章,善《蒼》《雅》蟲篆。”參見“ 蟲書 ”。
(2).猶雕蟲。喻指末技。《后漢書·楊賜傳》:“造作賦説,以蟲篆小技見寵於時。” 李賢 注:“《法言》曰:‘賦者,童子雕蟲篆刻,壯夫不為也。’” 南朝 宋 鮑照 《蜀四賢詠》:“《玄經(jīng)》不期賞,蟲篆憂散樂。”
(3).借指蟲魚之學。 唐 楊炯 《<王勃集>序》:“或茍求蟲篆,未盡力於《丘》《墳》;或獨狥波瀾,不尋源於《禮》《樂》。”參見“ 蟲魚 ”。
成語(Idiom):蟲篆(chóng zhuàn)
發(fā)音(Pronunciation):chóng zhu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文字的書寫工具,也用來比喻有意義的文字。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蟲篆是由“蟲”和“篆”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蟲”指的是昆蟲,而“篆”指的是古代的一種文字書寫工具。蟲篆的意思是用昆蟲的形狀來比喻文字的書寫工具,也可以用來比喻有意義的文字。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在日常生活中,蟲篆常用于形容文字的書寫工具,也可以用來形容有意義的文字。可以用于寫作、講演、教育等場景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guān)于蟲篆的故事起源有很多種說法。其中一種說法是,古代的篆書常常用蟲的形狀作為字形的基礎(chǔ),因此人們就把文字書寫工具稱為蟲篆。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謂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字寫得非常漂亮,真是一手好蟲篆。
2. 這篇文章用了許多蟲篆,讀起來非常有意思。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來記憶蟲篆這個成語。想象自己在用昆蟲的形狀來書寫文字,或者想象文字變成了昆蟲在紙上爬行的樣子,這樣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篆字的發(fā)展歷史和篆書的特點,了解中國古代文字的演變過程。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用蟲篆寫了一篇作文。
2. 初中生(13-15歲):老師讓我們學習蟲篆,我覺得很有意思。
3. 高中生(16-18歲):篆刻藝術(shù)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蟲篆是其中的一種形式。
4. 大學生及以上(19歲及以上):研究蟲篆的歷史和演變對于理解中國古代文字的發(fā)展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