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民
基本解釋
(1).訓練人民。《管子·權修》:“凡牧民者,欲民之謹小禮,行小義,脩小廉,飾小恥,禁微邪,此厲民之道也。”
(2).虐害人民。《孟子·滕文公上》:“今也 滕 有倉廩府庫,則是厲民而以自養也。” 明 方孝孺 《蜀三守贊》:“﹝ 李冰 ﹞處厲民之世,而為惠民之政,非仁者不能也。” 清 端方 《請平滿漢畛域密摺》:“論者或謂各省駐防,實繁有徒,祖父相傳,皆仰官廩以自贍,一旦被裁,生計路絶,雖為要政,無乃厲民。”
成語(Idiom):厲民
發音(Pronunciation):lì mí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嚴厲治理人民,嚴肅法紀,嚴懲不法行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厲民是由“厲”和“民”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厲,意為嚴厲、嚴肅;民,指人民。厲民的含義是指對人民實行嚴厲治理,嚴肅法紀,嚴懲不法行為。這個成語強調了對社會秩序和法律的嚴格執行,以維護社會的穩定和安全。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厲民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政府或執法機構對社會治安問題采取嚴厲措施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組織或個人對自己管理的人員采取嚴格紀律要求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厲民的故事起源尚無確切記載,但它體現了中國古代社會對法紀嚴明和對人民生活安定的重視。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厲民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為了維護社會治安,政府決定厲民整頓,嚴打犯罪分子。
2. 這個學校的管理非常嚴格,對學生要求厲民,不能有任何違紀行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嚴肅的法官(厲),在審判一個人民(民)的案件,以嚴厲的態度對待不法行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更多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法紀森嚴”、“嚴懲不貸”等,以加深對社會秩序和法律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老師告訴我們要遵守校規校紀,要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厲民。
2. 初中生(12-15歲):警察叔叔每天都在為我們的安全而努力,他們是維護社會治安的厲民。
3. 高中生(15-18歲):學校對違紀行為從不姑息,對于那些犯規的學生,他們會采取厲民措施進行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