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黜
基本解釋
報請上司予以革除。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餓鬼》:“學官勒取重賂,始免申黜。”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曾友于》:“官怒,拘 孝 等囚繫之,將行申黜。” 何垠 注:“申黜,申詳斥革也。”
成語(Idiom):申黜(shēn chù)
發音(Pronunciation):shēn ch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申請免職或辭退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申黜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申指申請,黜指免職或辭退。這個成語表示向上級申請辭去職務或者被上級免去職務的意思。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官員因為某種原因主動辭職或被迫辭職的情況。它也可以用來形容普通人主動辭去工作或被解雇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隱公元年》中有一則故事,說的是齊國的大夫申無宇因為犯了罪被國君免去了職務。后來他請求國君給他一個機會來彌補自己的過錯,最終得到了國君的原諒。從此以后,人們用“申黜”來表示主動辭退或被免去職務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兩個字的成語,由“申”和“黜”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因為丑聞曝光,最終申黜了市長的職務。
2. 由于工作不稱職,他被申黜了公司的經理職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申黜”與“申請”和“免職”聯系起來記憶。想象一個人因為做得不好而被申請辭職的場景,就能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職務變動相關的成語,如“辭職”、“免職”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老師發現我抄作業,我主動申黜了班長的職務。
2. 初中生(13-15歲):因為學習成績不好,他被老師申黜了班級的學習委員職位。
3. 高中生(16-18歲):他因為違反了學校紀律,被校長申黜了學生會主席的職務。
4. 大學生(19-22歲):他因為工作不認真負責,被公司申黜了實習生的職位。
希望以上的學習指南能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