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籍
基本解釋
◎ 文籍 wénjí
[books] 文章典籍,泛指書籍
詳細解釋
(1).文字書籍。《<書>序》:“古者 伏犧氏 之王天下也,始畫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由是文籍生也。” 陸德明 釋文:“文,文字也;籍,籍書。”
(2).文章典籍。泛指書籍。《后漢書·文苑傳下·趙壹》:“文籍雖滿腹,不如一囊錢。” 唐 白行簡 《李娃傳》:“二歲而業大就,海內文籍,莫不該覽。” 宋 俞文豹 《吹劍四錄》:“ 王文正公 之父,見破舊文籍,必加整緝。” 清 陳維崧 《夜合花·為丁子硜催妝》詞:“今宵夜冷,勸郎文籍休攻。” 魯迅 《集外集·<奔流>編校后記》:“現在關于這類理論的文籍,譯本已有五六種。”
(3).文簿帳冊。 宋 王安石 《本朝百年無事札子》:“聚天下財物,雖有文籍,委之府史,非有能力以鉤考,而斷盜者輒發。” 宋 周密 《齊東野語·趙伯美》:“求 盱江 公庫之文籍,則有目。”
成語(Idiom):文籍(wén jí)
發音(Pronunciation):wén j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書籍或文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文籍是指書籍或文獻,特指有關文化、知識、學術等方面的書籍。它代表了人類的智慧和文明,是人們獲取知識和傳承文化的重要工具。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文籍常用于描述學習、研究、閱讀等與書籍相關的活動。可以用來表達對知識的追求、對學術研究的重視以及對讀書的推崇。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文籍這個成語最早見于《后漢書·程璋傳》:“程璋好文籍,能屬文。”這里的“屬文”指的是能夠讀懂文獻,有學問。后來逐漸演變成指書籍或文獻。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文籍是一個雙音節的成語,由“文”和“籍”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書架上擺滿了各種各樣的文籍。
2. 在信息時代,電子文籍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和喜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文學”和“書籍”等相關聯來記憶這個成語。同時,可以將“文籍”與“智慧”、“知識”等詞語聯系起來,幫助記憶其基本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的文獻傳承和書籍發展的歷史,學習古代文獻的分類和研究方法。同時,也可以通過閱讀各類文獻和書籍來豐富自己的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讀各種各樣的文籍,因為它們能讓我學到很多有趣的知識。
2. 初中生:老師讓我們多讀一些文籍,以提高我們的閱讀能力和語文水平。
3. 高中生:文籍是我們學習的重要工具,通過閱讀大量的書籍,我們能夠開闊視野,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