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附
成語(Idiom):降附
發音(Pronunciation):jiàng f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原本高傲驕橫的人或事物,因情勢變化而屈服或降低身份。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降附”由兩個字組成,分別是“降”和“附”。其中,“降”表示屈服、降低,指原本傲慢自大的人或事物被迫改變態度或降低身份;“附”表示附屬、附從,指原本獨立自主的人或事物被迫依附于他人或事物。整個成語的意思是指原本高傲驕橫的人或事物,因情勢變化而屈服或降低身份。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于形容一個人或事物在某種情況下不得不改變態度或降低身份,屈從于他人的意愿或權威。例如,一個原本自負自大的領導在面對困難時不得不向下屬尋求幫助,這時就可以用“降附”來形容他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降附”最早出自《左傳·宣公十二年》。故事中,齊國宣公為了讓魯國歸還齊國失去的地盤,派遣了大臣田忌去與魯國交涉。田忌在魯國被魯國大夫公叔戡嘲笑,公叔戡認為田忌是來屈服于魯國的。然而,田忌并沒有屈服,而是耐心等待時機,最終通過巧妙的計策讓魯國歸還了失地。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有時候在面對壓力和挑戰時,我們不必屈服,可以尋找合適的機會,以智慧和策略來解決問題。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面對困境,他不愿屈服,而是希望通過努力來改變現狀。
2. 這個公司原本獨立自主,但由于資金問題,最終不得不降附于其他大公司。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降附”與“屈服”、“改變態度”等詞語進行聯想,從而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屈服、改變態度相關的成語,如“屈服”、“改弦易轍”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面對老師的批評,他不得不降附于老師的意見,改正自己的錯誤。
2. 初中生:在比賽中,他原本自負的心態被對手的實力擊敗,不得不降附于對手,向他學習。
3. 高中生:在面對高考的壓力時,他不得不降附于父母的意見,放棄自己的興趣愛好,全身心備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