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粳
成語(Idiom):香粳(xiāng jīng)
發音(Pronunciation):xiāng jī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品性高尚,道德品質純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香粳原指稻谷經過熟透后的香味濃郁、粒粒飽滿的樣子。引申為人的品性高尚,道德品質純正。比喻人的品德高尚,行為端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用于形容人的品質高尚、道德高尚的情況。也可用于稱贊他人的品德。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戰國策·齊策》記載了一個故事。春秋時期,齊國有位名叫田和的賢臣,他的品德高尚、行為端正,深得君主的信任。有一次,君主問他:“如何表達你的忠誠和誠實?”田和回答:“君王,我只能用‘香粳’來形容。”從此,香粳成為了形容人品高尚、道德純正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單字組成,沒有特別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以來都是一個香粳的人,從不做任何損人利己的事情。
2. 這位老師教書育人,品德高尚,真是一位香粳的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香粳”的形象來記憶。想象一下香味濃郁的稻谷,粒粒飽滿的樣子,這就是一個高尚品質的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品德高尚、道德純正相關的成語,如“君子之交淡如水”、“德高望重”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覺得老師是一個香粳的人,因為她總是很關心我們的學習和生活。
2. 初中生:我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個香粳的人,做事情要有原則,不做任何損人利己的事情。
3. 高中生:在競選班長的時候,我選擇投票給那個香粳的同學,因為他的品德高尚,能夠為大家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