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得
基本解釋
生獲,活捉。《左傳·昭公二十九年》:“吾聞之,蟲莫知於龍,以其不生得也。”《史記·曹相國世家》:“﹝ 曹參 ﹞擊 魏王 於 曲陽 ,追至 武垣 ,生得 魏王 豹 。”《后漢書·劉玄傳》:“ 更始 守城,使 李松 出戰,敗,死者二千餘人, 赤眉 生得 松 。”
成語(Idiom):生得(shēng dé)
發音(Pronunciation):shēng d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外貌或氣質出眾,天生具有某種特質或才能。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生得指的是一個人天生具有某種特質或才能,與生俱來,無需后天修煉。這種特質或才能通常是與外貌、氣質、智慧等相關的。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生得常用于形容人的外貌或氣質出眾,也可用于形容某人的才能或特質是天生的,不是后天學習或修煉得來的。可以用于贊美或嘲諷。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生得”最早出現在明代馮夢龍的《喻世明言》一書中的《韋府風云》故事中。故事中有一位叫韋府的富商,他的兒子韋小寶天生聰明機敏,外貌英俊,被人稱為“生得”。這個故事使得“生得”一詞逐漸流傳開來,成為了形容人天生特質或才能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得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生得英俊瀟灑,一出現就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
2. 她生得聰明伶俐,很快就學會了很多技能。
3. 這個孩子生得機靈,一眼就能看出問題的所在。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韋小寶的故事聯系起來記憶成語“生得”。想象韋小寶天生聰明、英俊,被人稱為“生得”,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外貌、氣質、才能相關的成語,如“美如畫”、“聰明過人”、“天賦異稟”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她生得漂亮,是我們班級的小公主。
2. 初中生(14歲):他生得聰明,每次考試都能取得好成績。
3. 高中生(17歲):他生得高大威猛,是我們學校籃球隊的核心球員。
4. 大學生(20歲):她生得才華橫溢,是一位出色的音樂家。
5. 成年人(30歲):他生得幽默風趣,每次聚會都能帶來歡聲笑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