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城
基本解釋
(1).古代守城拒敵的設備。《墨子·備高臨》:“羊黔者,將之拙者也,足以勞卒,不足以害城。守為臺城,以臨羊黔,左右出,巨各二十尺,行城三十尺。” 孫詒讓 間詁:“臺城,即行城也……此行城,編連大木,橫出兩旁,故亦謂之距。”參見“ 行城 ”。
(2). 六朝 時的禁城。 宋 洪邁 《容齋續筆·臺城少城》:“ 晉 宋 間謂朝廷禁省為臺,故稱禁城為臺城。”按, 晉 之“臺城”,在今 南京市 雞鳴山 南 乾河沿 北,其地本 三國 吳 后苑城 , 東晉 成帝 時改建作新宮,遂為宮城。歷 宋 、 齊 、 梁 、 陳 ,皆為臺省(中央政府)和宮殿所在地,因專名 臺城 。 宋 陳亮 《戊申再上孝宗皇帝書》:“ 臺城 在 鐘阜 之側,其地據高臨下,東環平岡以為固,西城 石頭 以為重,帶 玄武湖 以為險,擁 秦淮 、 清溪 以為阻。”
成語(Idiom):臺城(tái chéng)
發音(Pronunciation):tái ché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高大的城墻或堡壘。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臺城是中國古代城市中的一種重要建筑,通常用于防御和保護城市。它由厚實的石墻或土墻組成,高大堅固,能夠抵御外敵的攻擊。臺城不僅是城市的象征,也是人們生活和財產安全的保障。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某個地方或事物堅固可靠,無法輕易攻破。也可以用來比喻某個人的性格堅強,不易受到外界的干擾或影響。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戰爭時期。在古代戰爭中,城墻和堡壘是保護城市和軍隊的重要設施。臺城作為一種特殊的城墻形式,因其高大堅固而備受贊譽。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臺城是一個名詞短語,由兩個字組成。其中,“臺”指的是高大的建筑物,“城”指的是城市的防御設施。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座城市的臺城高聳入云,給人一種安全感。
2. 他的意志如同臺城一樣堅定,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能堅持下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高大堅固的城墻,它像一個臺階一樣層層疊起,形成一座臺城。將這個形象與成語的發音和含義聯系起來,可以更容易記住。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古代城市建筑和防御設施的知識,可以深入學習中國歷史和文化。同時,也可以學習其他與城墻相關的成語,如“城下之盟”、“城狐社鼠”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家的花園有一道很高的圍墻,像個小臺城一樣。
2. 初中生:老師是我們學校的臺城,無論遇到什么問題,她都會保護我們。
3. 高中生:這本書的內容很深刻,讀起來像是攀登一座臺城,需要耐心和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