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役
成語(Idiom):河役
發音(Pronunciation):hé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為了治理河流而進行的勞動工作。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河役是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即“河”和“役”。其中,“河”指的是河流,而“役”表示勞動。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是指為了治理河流而進行的勞動工作。河役通常涉及疏浚河道、修筑堤壩等工作,旨在保護農田和居民免受洪水的侵害。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河役常用于形容人們為了公共利益而進行艱苦的勞動,特別是為了改善環境、維護社會秩序等方面的工作。這個成語可以用來表達對那些為了社會福祉而默默奉獻的人們的敬意和贊揚。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河役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后漢書·王褒傳》中。當時,王褒被任命為河南郡的太守,他在任期間積極推行治河工程,進行了大規模的河道疏浚和堤壩修筑工作。他的努力使得河南郡的洪水問題得到了有效的緩解,農田和居民得到了保護。因此,人們將他的工作稱為“河役”。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河役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詞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堅守在治理河流的一線,默默地參與了多次河役。
2. 這個城市的環境變得越來越好,要感謝那些參與河役的工人們。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河役”拆分為“河”和“役”,并聯想到治理河流的勞動工作。可以通過與實際的水利工程相結合,或者想象自己參與河役的場景,來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水利工程相關的詞匯和成語,了解更多關于治理河流和保護環境的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昨天我們學校組織了一次環保活動,我們一起參加了河役,清理了河道垃圾。
2. 初中生:爸爸是一名水利工程師,他經常參與河役,為我們的家鄉修筑了堅固的堤壩。
3. 高中生:我在志愿者團隊里參加了一次大規模的河役,我們努力改善了當地的水環境,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