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氣分
基本解釋
沒有體面。 元 武漢臣 《老生兒》第四折:“你只問他使的是那家錢?上的是那家墳?顯的俺兩口兒無氣分。”
成語(Idiom):無氣分(wú qì fèn)
發(fā)音(Pronunciation):wú qì fè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沒有氣度、沒有風度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形容人的言行舉止沒有禮貌、沒有風度,不懂得尊重他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行為舉止粗魯、沒有教養(yǎng),也可以用來批評某人的態(tài)度不夠謙和。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無氣分一詞最早出現在《論語》中的一則對話中。這個故事講述了孔子與弟子子路的一次對話。當時,子路問孔子如何對待朋友,孔子告訴他:“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這句話的意思是,君子之間的交往應該平淡無奇,而小人之間的交往則常常帶有虛偽和甜言蜜語。后來,人們將這句話引申為“無氣分”,用來形容那些言行舉止不夠真誠、沒有風度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無氣分是一個由三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每個字都有自己的意義,但組合在一起的意義是整體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說話總是不客氣,完全沒有氣度,真是個無氣分的人。
2. 這個人不懂得尊重他人,對待別人總是毫無禮貌,真是太無氣分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記住該成語的基本含義和使用場景來幫助記憶。同時,可以嘗試將“無氣分”與一個形象的場景聯系起來,例如想象一個人在公共場合大聲吵架、無視他人的反應,這樣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記憶該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無禮貌”、“失禮”等,來擴大對于禮儀和風度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不懂得尊重老師和同學,經常說一些傷人的話,真是個無氣分的人。
2. 初中生:她在公共場合大聲喧嘩,完全沒有顧及他人的感受,真是太無氣分了。
3. 高中生:他的態(tài)度總是冷漠而無禮,不懂得尊重別人的努力,真是個沒有氣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