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郎
基本解釋
(1).指 宋 石公弼 。 明 高啟 《次韻過建平縣》:“茶市逢山客,楓祠祭 石郎 。” 金檀 注:“《一統志》:‘ 宋 石公弼 知 廣德縣 ,有政績。’”
(2).指 宋 石公弼 。 明 高啟 《次韻過建平縣》:“茶市逢山客,楓祠祭 石郎 。” 金檀 注:“《一統志》:‘ 宋 石公弼 知 廣德縣 ,有政績。’”
成語(Idiom):石郎
發音(Pronunciation):shí l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年輕力壯、勇猛有為的青年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石郎一詞,原指石頭的兒子,意為力氣大、勇猛有為的年輕人。古代社會,農村的勞作力量主要依靠青壯年人,而青年人的力量常常被比作堅硬的石頭,所以石郎成為年輕力壯、勇猛有為的代名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石郎一詞常用于形容有勇氣、有能力的年輕人,可以用于贊揚或嘉獎他們的英勇事跡或出色表現。也可以用于形容有朝氣、有活力的年輕一代。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石郎一詞最早出現在《紅樓夢》中。故事中,賈寶玉在草地上玩耍時,遇到了一個力氣大、勇猛有為的青年。賈寶玉稱他為“石郎”,意為年輕力壯的石頭之子。這個故事成為了石郎這個詞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石郎是一個名詞,沒有固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年輕人真是個石郎,一下就把那個壞人制服了。
2. 小明是個石郎,他不僅勇敢,而且聰明。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將石塊和勇猛有為的年輕人聯系在一起。可以想象一個年輕人站在一塊巨大的石頭上展示他的力量和勇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石破天驚、石破驚天等,來擴大對于形容年輕有為的詞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明是個石郎,他每天都能跑很快。
2. 初中生:李華是個石郎,他在班里是體育委員,經常組織各種運動活動。
3. 高中生:小王是個石郎,他勇敢地參加了學校的辯論比賽,獲得了第一名。
4. 大學生:小張是個石郎,他在大學期間創辦了自己的創業公司,取得了很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