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督
基本解釋
印度 的古稱。《后漢書·文苑傳上·杜篤》:“摧 天督 ,牽象犀。” 李賢 注:“即 天竺國 也。”參見“ 天竺 ”。
成語(Idiom):天督(tiān dū)
發音(Pronunciation):tiān d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天下最高的監督者,指能夠監督天下事物的人或力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天督是由“天”和“督”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天”指的是上天、天空,也表示最高的權力;“督”表示監督、管理。天督指的是能夠監督天下事物的人或力量,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和監督能力。這個成語形象地描繪了一個能夠監督世間萬物的存在。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天督一詞通常用于形容擁有至高無上權力和監督能力的人或力量。可以用來形容國家最高領導人、神靈、宗教領袖等具有權威地位的人物。此外,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組織或機構在某個領域具有絕對的監督能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天督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宣公十年》中的一則故事中。故事講述了當時魯國國君宣公在位時,魯國發生了一系列的災難,無法得到有效的管理和解決。于是,宣公決定將國家的權力交給宰相管仲,讓他成為天下的監督者,以期能夠解決國家面臨的問題。這個故事中的“天督”一詞被用來形容管仲在國家管理方面的權威和能力。從此,“天督”成為了形容擁有至高無上權力和監督能力的人或力量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天督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這個組織的天督,能夠有效地監督和管理各項工作。
2. 作為國家的領導者,他承擔著天督的責任,要為國家的發展負責。
3. 這位宗教領袖被視為信徒們心目中的天督,他的話語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天督”兩個字的發音與“天堂”進行聯想。天堂是人們心目中最高的地方,而天督則是能夠監督天下事物的最高存在。通過這種聯想,可以幫助記憶和理解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深入了解中國古代的監督制度和權力結構,了解天督在歷史上的具體含義和作用。
2. 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天王”、“天帝”等,加深對權威和監督概念的理解。
3. 閱讀相關的歷史故事和傳記,了解歷史人物如何擔任天督的角色,學習他們的管理和領導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老師是我們的天督,她會監督我們的學習和行為。
2. 初中生(13-15歲):班長是我們班級的天督,她負責管理和監督班級的各項事務。
3. 高中生(16-18歲):校長是學校的天督,他負責管理和監督整個學校的運作。
4. 大學生(19-22歲):學校的圖書館是學生的天督,它提供各種書籍和資源供學生學習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