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惠
基本解釋
九方面的仁政。《管子·入國》:“入國四旬,五行九惠之教。一曰老老,二曰慈幼,三曰恤孤,四曰養疾,五曰合獨,六曰問疾,七曰通窮,八曰振困,九曰接絶。”
成語(Idiom):九惠
發音(Pronunciation):jiǔ hu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或事物有益于九州,給人們帶來普遍的利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九惠是由“九”和“惠”兩個字組成的成語。九在中國文化中代表著完整、廣泛,惠則表示利益、恩惠。九惠的基本含義是指一個人或事物所做的事情對九州(即整個中國)的人民都有利益,能夠給大家帶來普遍的好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九惠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某個人或某個事物對社會、國家或人民的貢獻很大,給大家帶來了普遍的利益。可以用于表揚有益于社會的公益活動、科技創新、藝術作品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九惠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孟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曾經說過:“仁者九惠,不仁者九害。”這句話意味著善良的人可以給九州人民帶來九種好處,而不善良的人則會給九州人民帶來九種害處。后來,人們將這句話中的“九惠”作為一個成語,用來形容給大家帶來普遍利益的人或事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九惠是一個形容詞性的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位科學家的研究成果真是九惠,對社會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
2. 這部電影通過它的主題和情節給觀眾帶來了九惠,受到了廣大觀眾的喜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九惠的發音與“救會”進行聯想,救會意味著幫助會員,而九惠則表示給九州人民帶來好處,從而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孟子的思想和他對于人與社會關系的理解,以及其他與九惠相似的成語,如“五谷豐登”、“八方支援”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希望將來能夠成為一個醫生,給大家帶來九惠。
2. 初中生: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名科學家,通過我的研究給社會帶來九惠。
3. 高中生:我希望將來能夠創作出一部能夠給觀眾帶來九惠的電影。
4. 大學生:我希望通過我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為社會做出九惠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