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俎
成語(Idiom):象俎
發音(Pronunciation):xiàng z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古代祭祀時用來擺放祭品的石器。比喻擔任次要角色,被人利用或牽制。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象俎是古代祭祀時用來擺放祭品的石器,由兩部分組成,上面是象,下面是俎。象是用來放置祭品的器皿,俎是用來支撐象的器皿。在古代,象俎在祭祀活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它本身并不是主角,只是為主角提供一種支持和襯托的作用。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當我們形容一個人或事物在某種情況下只是起到次要的或被利用的作用時,可以使用“象俎”這個成語。它常用于貶義,表示被人利用或牽制。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昭公二十七年》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春秋時期,晉國的國君昭公去世,由于昭公沒有兒子,因此國內出現了爭奪王位的局面。昭公之弟郤缺想要繼位,但他并不受人們的支持,因為他被認為只是個象俎。在古代祭祀中,象俎只是起到一個支撐的作用,不是主角。因此,郤缺被人們視為無能之輩,最終沒有能夠成為晉國的國君。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像 + 俎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公司里只是個象俎,沒有實際的權力和決策能力。
2. 這個政治家只是一個象俎,被更高層領導利用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這個成語。想象一個象俎,它只是起到支撐的作用,不是主角,就像某些人或事物在某種情況下只是被利用或牽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學習古代祭祀文化,了解象俎在古代祭祀活動中的具體作用和意義。此外,你還可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馬前卒”、“棋子”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在班級里只是個象俎,被別人當作小弟來使喚。
2. 初中生:我不想成為一個象俎,我要努力成為一個有能力的人。
3. 高中生: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里,我們不能只是一個象俎,要有自己的主見和能力。
4. 大學生:我不愿意只是一個象俎,我要通過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