鑪火
成語(Idiom):鑪火
發音(Pronunciation):lú huǒ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聚眾閑談、無所事事,也形容人懶散、無所作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鑪火原指爐灶上的火焰,由于爐火燒得很旺盛,所以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后來,人們用鑪火來比喻聚眾閑談、無所事事,形容人懶散、無所作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于形容人們在閑暇時聚在一起閑談,或者形容某個人工作不積極、懶散無所作為的狀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傳古代有位官員,每天都在家中的鑪火旁邊閑談,無所事事。他的鄰居看不慣他這種懶散的態度,于是寫了一篇文章來批評他。文章中用到了“鑪火”,形容他整天閑談無所作為。后來,這個成語就流傳下來,用來形容人們閑談無事或者懶散無所作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謂語+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整天只會在鑪火旁聊天,真是個鑪火之人。
2. 別再浪費時間了,別成為一個鑪火之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鑪火的形象,想象一個人整天坐在火爐旁邊聊天,無所事事的樣子。這樣可以幫助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懶散、無所作為相關的成語,如“懶散無為”、“無所作為”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整天只會在鑪火旁邊聊天,一點也不努力學習。
2. 初中生:我不想成為一個鑪火之人,我要努力學習,爭取更好的成績。
3. 高中生:他整天只會在鑪火旁邊閑談,完全沒有上進心。
4. 大學生:大學生活應該充實而有意義,不能成為一個鑪火之人。
5. 成年人:工作中不能懶散無為,要積極進取,不能成為一個鑪火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