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鑊鐸
成語(Idiom):鬧鑊鐸
發音(Pronunciation):nào huò duó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吵鬧聲、喧囂聲。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鬧鑊鐸是由“鬧”、“鑊”、“鐸”三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鬧”指喧鬧、吵鬧的聲音;“鑊”是一種古代的炊具,用于烹飪食物,因其形狀大而沉重,敲擊時會發出響亮的聲音;“鐸”是一種古代的樂器,形狀類似鐘,敲擊時會發出悅耳的聲音。整個成語形象地比喻聲音喧嘩、吵鬧不已。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喧鬧、嘈雜的環境或場景,也可以用來形容人們的爭吵、爭執聲音。適用于描述各種嘈雜的場合,例如市場、車站、街頭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僖公十三年》中有一則故事,敘述了唐朝時期,一位叫做杜牧的官員,因為他的紀律嚴明和治理有方,使得人們的生活變得安寧有序。有一天,杜牧的上司贊揚他的成績,說:“你的治理之道,如同鬧市中的鑊鐸聲,讓人們感到平靜和安心。”從此,人們用“鬧鑊鐸”來形容杜牧的治理方式和環境的寧靜。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市場上人們爭相叫賣,鬧得像一片鬧鑊鐸。
2. 會場上議論紛紛,鬧成一片鬧鑊鐸。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鬧”字的讀音與“腦”相近,而“鑊”字的讀音與“火”相近,再聯想“鐸”字的讀音與“哆”相近,將這三個字的讀音和形象聯想起來,有助于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與喧囂、吵鬧相關的成語,例如“喧賓奪主”、“雞飛狗跳”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教室里同學們一起玩耍,鬧得像一片鬧鑊鐸。
2. 初中生:課間休息時間,學生們在操場上嬉戲打鬧,鬧成一片鬧鑊鐸。
3. 高中生:宿舍里的同學們爭吵不休,整個樓道都變成了一片鬧鑊鐸。
4. 大學生:考試結束后,同學們紛紛交流答案,整個教室變成了一片鬧鑊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