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坊
基本解釋
(1). 唐 代朝省藏書的館院。亦為文臣學士校書、修史的處所。 唐 韋述 《奉和圣制送張說上集賢學士賜宴》:“臺座徵人杰,書坊應國華。”
(2).舊時印刷并出售書籍的地方。 五代 時書肆, 北宋 時書林、書堂, 南宋 時書棚以及 明 清 時書鋪,皆泛稱書坊。 宋 朱熹 《答胡季隨書》:“誤本之傳,不但書坊而已, 黃州 印本亦多有。” 明 葉盛 《歐公撰范文正碑》:“若須全文,則書坊固有印本矣。”《儒林外史》第十四回:“ 馬二先生 上船,一直來到 斷河頭 ,問 文瀚樓 的書坊。”《人民文學》1981年第5期:“逛了書坊,買了不少書。”
英文翻譯
1.[舊] bookshop
成語(Idiom):書坊
發音(Pronunciation):shū f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書坊指的是書店或書館,也可以泛指文化書籍的集散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書坊一詞源于古代的書館或書店,是人們獲取知識和文化的重要場所。它不僅是書籍的存放和銷售之處,也是學術交流和文化傳承的場所。書坊通常設有閱讀區和書籍展示區,供讀者自由閱讀和選擇書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書坊一詞可用于描述現代書店、圖書館等場所,也可以用于形容大量的書籍聚集的地方。此外,它還可以用于比喻一個人對知識和學問的追求。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書坊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在古代,書坊是人們學習讀書和獲取知識的重要場所。當時,書坊是由一位名叫“坊”的書店老板創辦的。他經營的書坊非常受歡迎,吸引了許多學子前來學習。他的書坊成為了當地知識傳承的中心。因此,人們將這個地方稱為“書坊”,后來成為了一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書坊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書”表示書籍,第二個字“坊”表示書店或書館。這兩個字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表示書店或書館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經常去附近的書坊閱讀,感受到了濃厚的學術氛圍。
2. 這家書坊的書籍種類豐富,涵蓋了各個領域的知識。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將“書坊”聯想成一個書店,想象自己在書店里閱讀和選擇書籍的場景,這樣可以更加深刻地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書坊感興趣,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的書坊文化和書店的發展歷史。此外,你還可以深入研究中國古代文化和文學作品,了解更多關于書坊的相關內容。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每個周末都會去書坊買故事書。
2. 初中生:我喜歡在書坊里看歷史書籍,增長自己的知識。
3. 高中生:書坊是我放松心情、享受閱讀的好地方。
4. 大學生:我在書坊里找到了一本很好的參考書,幫助我完成學術研究。
5. 成人:書坊是我每天必去的地方,我喜歡在那里尋找靈感和放松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