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衫
蒙衫(Méng Shān)
發(fā)音(Pronunciation):méng sh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掩蓋真相或隱瞞事實的行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蒙衫是古代一種遮掩面容的衣物,用以隱藏身份或掩蓋真相。成語“蒙衫”比喻故意隱瞞真相,不讓人知道實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故意隱瞞真相,欺騙他人或掩蓋罪行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蒙衫”最早出自《后漢書·李固傳》。據(jù)傳,東漢末年,李固因與劉備結交,被曹操懷疑有叛意,派人監(jiān)視他。一次,李固在家中與劉備商議事情,曹操的人突然闖入,李固急忙躲到一間小屋中,只見小屋內(nèi)有一件蒙衫,他便披上蒙衫躲藏起來。曹操的人搜查了一遍,沒有找到李固。后來,李固因此事被曹操懷疑,最終被殺。這個故事中的蒙衫成了隱瞞事實、掩蓋真相的象征,后來演變成成語“蒙衫”。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式,成語的主語是“蒙衫”,謂語是“蒙衫”。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蒙衫掩蓋自己的真實意圖。
2. 這個人說話總是蒙衫,讓人很難相信他的話。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lián)想成蒙面舞會中的參與者們都戴著蒙衫,用蒙衫遮住了自己的面容,隱藏了真實身份,從而隱瞞了自己的真相。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其他與隱瞞真相相關的成語,如“掩耳盜鈴”、“掩鼻而過”等,以加深對這類成語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考試作弊,戴上了蒙衫。
初中生:她在班級群里發(fā)的消息都是蒙衫,不敢承認自己的錯誤。
高中生:政府官員蒙衫掩蓋了自己的貪污行為,最終被揭發(fā)。
大學生:這家公司的財務報表蒙衫掩蓋了真實的經(jīng)營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