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孥
成語(Idiom):罪孥(zuì nú)
發音(Pronunciation):zùi n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犯罪的人或犯罪的兒童。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罪孥是由“罪”和“孥”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罪”指犯罪的行為或罪過,“孥”指孩子。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犯罪行為的兒童,表示犯罪的嚴重性和危害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年幼的孩子犯下嚴重錯誤或犯罪行為,也可用于形容成年人犯罪行為的嚴重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養生主》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一位母親帶著她的兒子去拜訪莊子,莊子問母親:“孩子以前犯過罪嗎?”母親回答說:“從來沒有。”莊子說:“那么他是罪孥嗎?”這個故事中的“罪孥”一詞由此而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名詞“罪”和“孥”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小男孩居然偷了鄰居的錢包,真是個罪孥。
2. 老師發現了學生偷竊的行為,對他說:“你是個罪孥,應該受到懲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罪”和“孥”的形象,想象一個犯罪行為的兒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成語,如“罪不容誅”、“罪惡滔天”等,以擴大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個小偷真是個罪孥,偷了好多東西。
2. 初中生:他們還是孩子,犯罪行為也是罪孥。
3. 高中生:他們不應該被視為罪孥,而是受到正確引導和教育。
4. 大學生:這個社會需要關注那些犯罪的罪孥,幫助他們重新回歸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