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卵
成語(Idiom):雞卵
發音(Pronunciation):jī lu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雞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比喻微小的東西或無價值的事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事物微不足道、價值低下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雞卵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寓言故事。據說,有一只雞每天都會下蛋,而其中一個農民認為每個雞蛋都有價值。于是他開始收集雞蛋,但是他的鄰居嘲笑他,認為雞蛋微不足道。農民為了證明雞蛋的價值,將一籃雞蛋放在鄰居家門口,并說:“如果這些雞蛋真的是微不足道的東西,你可以隨意踩碎它們。”鄰居聽后感到好笑,于是毫不猶豫地踩碎了雞蛋。農民看到后大笑,并告訴鄰居:“你剛才踩碎的不是普通的雞蛋,而是雞卵。”從此以后,“雞卵”成為了形容微不足道、價值低下的事物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體詞+修飾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些瑣碎的小事情都不值一提,真是雞卵之輩。
2. 在這場大戰中,敵人的小隊根本就是雞卵,根本不足為慮。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雞蛋被踩碎的場景,以及鄰居被告知踩碎的不是普通的雞蛋,而是雞卵的情境,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雞卵”相關的成語,如“雞毛蒜皮”、“雞飛蛋打”等,擴大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覺得這個小偷真是雞卵之輩,偷了一些零錢就被抓住了。
2. 初中生(13-15歲):這些瑣碎的小事情都不值一提,真是雞卵之輩。
3. 高中生(16-18歲):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一些雞卵之輩很難獲得成功。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對于那些只顧個人利益,不顧大局的人,我們只能說他們是雞卵之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