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諧
成語(Idiom):應諧
發音(Pronunciation):yìng xi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言語或行為得當,合乎情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應諧是一個四字成語,由“應”和“諧”兩個字組成。其中,“應”表示符合、合適的意思,“諧”表示和諧、協調的意思。應諧形容言語或行為得當,合乎情理,表示人的言行舉止符合道德規范,不偏離正常常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應諧常用于描述人的言行得體,符合社會道德和規范。可以用來贊美他人的言行得當、合適,也可以用來批評自己或他人的言行不得體、不合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應諧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漢書·韓安國傳》中的一個故事。故事中,韓安國曾經在朝廷上發表言辭得體、合乎情理的演講,使得在場的官員無法找到任何可以指責他的地方。因此,后來人們用“應諧”來形容言語或行為得當,合乎情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應諧”是一個四字成語,結構為“形容詞 + 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回答非常應諧,沒有任何沖突。
2. 她的舉止言行總是應諧得體,給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應”字理解為符合、合適,將“諧”字理解為和諧、協調,通過這兩個字的意思來記憶成語的基本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可以學習其他形容言行得當的成語,如“言之有物”、“言之成理”等。
2. 可以學習相關的成語故事,如“韓安國傳”中的其他故事。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教我們要說謝謝,這樣才是應諧的。
2. 初中生:在學校里,我們應該尊重老師,對老師的指導要有應諧的態度。
3. 高中生:在社交場合上,我們要注意言行得當,保持應諧的形象。
4. 大學生:在工作中,我們應該遵守職業道德,與同事之間保持應諧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