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殿
基本解釋
在 北京 故宮 太和門 內。為故宮三大殿( 太和 、 中和 、 保和 )中之最大者。 明 清 兩代皇帝即位、節日慶賀、朝會大典、元旦賜宴、命將出征、殿試進士等,均在此舉行。 明成祖 永樂 年間初建,名 奉天殿 。 嘉靖 時被雷火焚毀,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重建,改名 皇極殿 。 清 順治 二年(公元1645年)又改名 太和殿 。今殿為 清 康熙 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重修。基高2丈,殿高11丈,闊11間,深5間。正中設帝座。外有廊柱一列,前為丹陛,環以白石欄。全殿內外立有大柱84根,面積2300多平方米。殿頂為重檐垂脊琉璃瓦,檐下是彩畫的橫額和斗栱。是全國今存最大的木構大殿。
成語(Idiom):太和殿
發音(Pronunciation):tài hé di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朝廷的正殿,也泛指宏偉壯麗的建筑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太和殿是中國古代皇宮中最重要的建筑之一,通常是皇帝舉行重要儀式和會議的地方。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是指宏偉的建筑物,也可以用來形容氣勢壯觀和莊嚴肅穆的場合。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太和殿這個成語常常用于形容莊嚴隆重的場合,例如國家大典、重要會議、盛大的慶典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太和殿最早出現在中國的歷史文獻中是在東漢時期。根據史書記載,東漢末年,皇帝劉辯被董卓廢黜后,董卓在洛陽建造了一座宏偉的宮殿,名為太和殿。這個太和殿規模龐大,建筑壯麗,成為了當時最重要的建筑之一。后來,太和殿成為了一個象征性的詞語,用來形容宏偉壯麗的建筑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太和殿這個成語是由三個漢字組成的,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座宮殿真是太和殿般的氣勢,令人嘆為觀止。
2. 今天的開幕式在太和殿舉行,非常隆重莊嚴。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記憶太和殿這個建筑的特點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座宏偉壯麗的宮殿,名為太和殿,它的規模龐大,氣勢非凡,就像這個成語所描述的那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古代宮殿建筑的知識,以及其他類似的形容宏偉壯麗的成語,如“金碧輝煌”、“富麗堂皇”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太和殿是古代皇帝舉行重要儀式的地方。
2. 初中生:我們參觀了故宮,太和殿的建筑非常壯觀。
3. 高中生:在太和殿舉行的國家大典上,國家領導人發表了重要講話。
4. 大學生:太和殿是中國古代宮殿建筑中最重要的一座,代表了中國古代建筑的壯麗和莊重。
5. 成年人:我曾參觀過太和殿,它的建筑規模和氣勢真的令人驚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