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糠豆不贍(kāng dòu bù shàn)
發音(Pronunciation):kāng dòu bù sh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窮困潦倒,無法養活自己。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糠豆,指饑餓時只能吃糠和豆子,代表貧窮;不贍,指無法供養。成語糠豆不贍形容人生活貧困,無法維持生計。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生活困難,無法維持基本生活需求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些事物無法得到充分的滿足或供養。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民間故事《孟母三遷》。故事中的孟母搬家時,為了讓兒子得到更好的教育,選擇了三次搬遷。在第一次搬遷時,孟母住在一個貧窮的地方,只能吃糠和豆子度日。因此,人們用“糠豆不贍”來形容生活貧困,無法維持基本生計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糠豆不贍是一個比喻性的成語,由四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家境貧困,生活糠豆不贍。
2. 這個項目資金不足,糠豆不贍,無法繼續開展下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這個成語與孟母三遷的故事聯系起來,想象孟母住在貧窮的地方,只能吃糠和豆子,表達了生活貧困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古代生活和貧困現象的知識,以加深對這個成語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爺爺生病了,家里的錢都花在醫藥費上了,現在家里糠豆不贍。
2. 初中生:這個地方經濟不發達,很多人生活糠豆不贍。
3. 高中生:他家境貧寒,生活糠豆不贍,但他勤奮學習,最終考上了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