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禮奢寧儉
發(fā)音(Pronunciation):lǐ shē nìng ji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在禮儀上要注重簡樸,而不追求奢華。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禮奢寧儉是由“禮奢”和“寧儉”兩個成語組成。其中,“禮奢”指奢華的禮儀,講究排場和繁瑣的禮節(jié);“寧儉”則強調節(jié)儉和簡樸的生活方式。整個成語強調在禮儀上要注重簡樸,不追求奢華的生活方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或團體在禮儀上注重簡樸,不追求奢華的態(tài)度。也可以用來勸誡他人要節(jié)儉,不過分追求奢侈享受。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晉書·王導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王導是晉朝時的一位重要官員,他非常注重節(jié)儉和廉潔,生活十分簡樸。有一次,王導的兒子嫁給了一位豪門之家的女子,婚禮非常奢華,王導并不贊同這種鋪張浪費的行為。于是,他寫信給兒子,勸他要注重節(jié)儉,不要過分追求奢華的生活。在信中,他寫道:“禮奢寧儉,德之方也。”這句話后來演變?yōu)槌烧Z“禮奢寧儉”,成為勸誡人們注重節(jié)儉的名言。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謂語+賓語+賓補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們應該在生活中堅持禮奢寧儉的原則,不要過分追求奢華。
2. 這個企業(yè)注重節(jié)約用水,秉持著禮奢寧儉的態(tài)度。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記憶法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在參加一個豪華的宴會,卻堅持只吃一點簡單的食物,表示他注重節(jié)儉和簡樸的生活方式。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節(jié)儉思想,了解中國古代賢者的生活態(tài)度和價值觀。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覺得在過生日的時候,我們應該注重禮奢寧儉,不要要求爸爸媽媽給我們買很貴的禮物。
2. 初中生(13-15歲):我覺得一個人要有節(jié)儉的生活習慣,要像古人那樣注重禮奢寧儉。
3. 高中生(16-18歲):在消費時,我們應該理性消費,不要過分追求奢華,要堅持禮奢寧儉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