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吞舟之魚
發(fā)音(Pronunciation):tūn zhōu zhī y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強大的力量或者能力隱藏在某種表面上的弱小或者無害的事物中。
詳細(xì)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吞舟之魚源自于《史記·韓長孺列傳》:“韓長孺為齊將,將兵五十萬,渡淮,遇吞舟之魚,乃還。”故事講述了韓長孺領(lǐng)導(dǎo)五十萬大軍渡過淮河時,遇到一條吞下整只船的魚。這條魚表面上看起來很弱小,但實際上卻擁有強大的力量,因此韓長孺決定放棄進攻,選擇返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于形容或比喻某種看似弱小無害,實際上卻蘊藏著巨大力量或者能力的事物或者個體。可以用來形容某個人在外表看起來柔弱無力,但實際上卻有很強大的能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歷史文獻《史記》中的一則記載。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吞舟之魚的結(jié)構(gòu)為“動詞 + 名詞 + 之 + 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學(xué)校里總是溫文爾雅,但他的成績卻像吞舟之魚般驚人。
2. 這個小型公司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卻像吞舟之魚一樣,成功地打敗了大型企業(yè)。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記憶的方式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條小魚吞下了一只巨大的船,形成強烈的視覺印象,有助于記憶。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xué)習(xí)《史記》中的其他故事,了解更多古代歷史和文化。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小明雖然個子小,但他的力氣卻像吞舟之魚一樣大。
2. 初中生:這部小說的主人公看似平凡無奇,但他的智慧卻像吞舟之魚,讓人刮目相看。
3. 高中生:這個國家在經(jīng)濟發(fā)展上一直被低估,但它的潛力卻像吞舟之魚一樣巨大。
4. 大學(xué)生:這個科研項目的創(chuàng)新之處就在于它像吞舟之魚一樣,將不同領(lǐng)域的知識融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