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徒
基本解釋
現被拘禁執役的囚犯。《后漢書·光武帝紀上》:“其令中都官、三輔、郡、國出繫囚,罪非犯殊死一切勿案,見徒免為庶人。”
成語(Idiom):見徒
發音(Pronunciation):jiàn t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見到師傅或長輩,恭敬有禮,表示對長輩的尊重和敬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見徒是由“見”和“徒”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見”意為看見、遇到,表示見到師傅或長輩;“徒”意為徒弟、學生,表示對師傅或長輩的尊重和敬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晚輩對長輩或師傅的恭敬和尊重。在社交場合或家庭中,當遇到師傅或長輩時,可以使用這個成語來表達自己的敬意和恭敬之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見徒的故事并沒有特定的記載,但這個成語源于中國古代的尊師重道的傳統文化。古人認為師傅在教育和培養學生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晚輩要對師傅或長輩保持敬意和恭敬。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見徒”的結構是“動詞 + 名詞”,其中,“見”為動詞,表示看見、遇到;“徒”為名詞,表示徒弟、學生。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見到師傅時總是恭敬有禮,因為我深知師傅的教誨對我來說非常重要。
2. 他見到長輩時總是彎腰鞠躬,表達了他對長輩的尊敬之情。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記憶這個成語的方法是將“見徒”與“見到師傅或長輩”這個情景聯系起來,想象自己在遇到師傅或長輩時,恭敬地向他們行禮,表達自己的尊敬和敬意。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尊師重道相關的成語,如“師徒如父子”、“尊師重道”等,以加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見到老師時總是禮貌地問好。
2. 初中生:我們對老師要有敬意,見到老師要恭敬有禮。
3. 高中生:作為學生,我們應該尊重老師,見到老師要表示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