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柱
基本解釋
刺柱。《漢書·叔孫通傳》:“羣臣飲,爭功,醉或妄呼,拔劍擊柱。” 南朝 梁 江淹 《恨賦》:“拔劍擊柱,弔影慙魂。”后亦用以指臣下爭功無禮。《隋書·經(jīng)籍志一》:“ 漢氏 誅除 秦 項 ,未及下車,先命 叔孫通 草緜蕝之儀,救擊柱之弊。”
成語(Idiom):擊柱
發(fā)音(Pronunciation):jī zh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事情成功或失敗的關(guān)鍵時刻,決定勝敗的關(guān)鍵一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擊柱源于古代的射箭比賽,比賽時將箭射向立在地上的柱子,射中柱子則算得分。由于射箭比賽的結(jié)果往往取決于最后一箭,因此擊中柱子常常成為勝負的關(guān)鍵。擊柱這個成語后來引申為各種競賽或爭斗中的決定勝負的關(guān)鍵時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擊柱常用于形容事情成功或失敗的關(guān)鍵時刻,強調(diào)決定勝敗的關(guān)鍵一擊。可以用來形容比賽、考試、競爭、爭斗等各種場景中的關(guān)鍵時刻。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擊柱這個成語最早出現(xiàn)在《左傳·襄公十年》中。據(jù)說,當時晉國和楚國之間發(fā)生了一場大戰(zhàn),晉國派出了一個名叫郤缺的射箭高手代表晉國參加比賽。比賽中,郤缺的箭一直射得非常準確,然而最后一箭卻偏離了目標,沒有擊中柱子。因此,晉國最終失敗了。從此,擊柱就成為了形容決定勝負的關(guān)鍵時刻的成語。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擊柱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擊”表示打擊、命中,“柱”表示柱子、目標。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比賽的最后一分鐘,他終于擊柱得分,幫助球隊獲得了勝利。
2. 在考試中,我差一點就擊柱了,可惜最后一道題答錯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擊柱這個成語與射箭比賽的場景聯(lián)系起來,想象自己是一名射箭手,最后一箭決定了勝負。可以通過畫圖或者編故事的方式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射箭比賽的歷史和規(guī)則,深入理解擊柱這個成語的來源和含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我們班級的籃球比賽,小明在最后一秒擊柱得分,我們隊贏了!
2. 初中生:考試的時候,我差一點就擊柱了,可惜最后一題答錯了,成績沒能提高。
3. 高中生:在田徑比賽中,我在最后一跳時擊柱了,錯過了冠軍。
4. 大學(xué)生:公司的競標項目中,我們的創(chuàng)新方案在最后一輪演講中擊柱,成功贏得了合作機會。